刚刚过去2020年,中国工业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疫情大考中实现惊鸿一跃,彰显强大韧性和无限潜能;中国制造逆风破浪,走出一条先抑后扬的“微笑曲线”,一举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基石。2020年的安徽制造,亦是中国制造的缩影。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经过长期的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特别是经过全球疫情和大变局考验,制造业的极端重要性不言而喻,保持制造业占比稳定成为上下共识。
从国际看,发达国家发展历程表明,发展本土强大的制造业是强国的根基。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强国仍高度重视工业,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从国内看,经济强省都是制造强省,一以贯之高度重视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例如,江苏、浙江、广东省2019年制造业占比分别为35.6%、34.1%和33.8%。
从安徽看,当前,全省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更大作为”的关键阶段,必须强化并充分发挥制造业是主力军、主引擎作用。事实证明,生产力是现实的,制造业是可靠的,安徽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是完全正确的。
值得欣喜的是,“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经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狠抓一批特色品牌工作,工业经济发展呈现有规模、有速度、有质量、可持续的良好态势。
数据具有说服力。2016年———2019年,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增速处于全国“第一方阵”。2019年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7、中部第1位。工业和信息化部9次刊登安徽制造强省的工作成效、做法,向全国推介推广。
当前,安徽仍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如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激发并提升内需潜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全省经信系统将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高举制造强省大旗,构建形成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安徽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为实现“两个更大”目标贡献经信力量。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持续正增长、激发正能量,安徽制造蓄势勃发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