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主流经济门户
投稿地址:ahjjb2006@163.com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园区 > 正文
合肥经开区生物医药领先技术成果频现
2025-02-26 14:41:27   来源:安徽经济网   作者:周镕健 李长龙 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汤明辉   责任编辑:石大龙

2021年10月8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大健康研究院”)正式挂牌。肩负“源头创新、促进双转”重任的大健康研究院,吹响了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的冲锋号。

大健康研究院所在的合肥经开区,乘势而上,锚定生物医药产业赛道,以创新为核心、平台为基础、生态为纽带,加速构建“研发-转化-生产”的全产业链体系。2024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营收达394亿元,全球领先技术成果加速涌现。合肥经开区,正以“科创+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书写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创新平台筑基,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走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34个顶尖科学家团队正围绕基因编辑、多组学分析等前沿领域展开攻关。2024年,该院孵化企业新增16家,累计吸引风投资金近5亿元,估值超30亿元。天港医诺自主研发的抗体药物TGI-6同步获得中美临床试验批件,阿法纳生物三项mRNA疫苗进入临床阶段,瀚微生物的全球首款肠-脑轴活菌药物获美国FDA批准……研究院通过“遴选-孵化-转化”机制,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产品。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全景

合肥经开区联动合肥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合肥单原子研究院等平台,打造“产学研用”闭环。例如,合滨智能自主研发的远程超声机器人产品入选合肥市生物医药重点培育品种目录,智慧多组学实验室与华大智造、真迈生物、序祯达生物共建,加速基因技术临床应用。这些联动举措不仅夯实了合肥经开区技术策源地地位,更使其成为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链式思维破局,细分赛道串珠成链

聚焦创新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两大领域,合肥经开区以“链式思维”重塑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在创新药赛道,细胞与基因治疗、抗体药物形成“双核驱动”,金百奥生物的纳米抗体药物、莱芒生物的CAR-T疗法填补国内空白;医疗器械板块则围绕心血管高值耗材、医疗设备、康养器械“三箭齐发”,以心医疗一期建成运营,吉麦智能“三首产品”双模G形臂助力医院影像设备快速换新,明州康复医院打造“医养结合”示范标杆。

天港医诺实验室

更引人注目的是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的崛起:善本生物基因沉默平台已筛选出3000多种高端抗体;中生医疗成为我省首个获得流式细胞仪注册证的厂家,正在全面推广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这些企业凭借高技术壁垒和广阔市场前景,为产业链补上关键“螺丝钉”。

政策生态赋能,破解“成长的烦恼”

面对龙头企业偏少、专业载体紧缺等挑战,经开区打出“政策+资本+服务”组合拳。政策层面,谋划出台生物医药产业政策,鼓励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资本层面,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海恒资本通过“投早投小”布局初创企业;服务层面,柔性服务站解决企业难题43项,举办融资对接、技术沙龙等活动超百场。

合肥明州康复医院

此外,合肥经开区创新“基金+场景”招商模式:海恒资本联合社会资本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早期研发;依托安医二附院、明州康复医院等场景资源,为企业提供临床试验与市场验证的“试验田”。

从创新平台的成果频出,到链式思维下细分赛道的蓬勃发展,再到政策生态的全方位赋能,合肥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走出了坚实有力的发展步伐。下一步,合肥经开区将不断引入前沿技术与优质项目,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能级,以创新为笔、产业为墨,绘就“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热词搜索:合肥 开区 生物医药 领先 技术成果 频现

上一篇:池州高新区:深化校企合作 助推产才融合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
友情链接
安徽省人民政府 | 安徽网信网 |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安徽省发改委 | 合肥市工信局 | 淮北市工信局 | 铜陵市工信局 | 芜湖市工信局 | 亳州市工信局 | 宿州市工信局 | 蚌埠市工信局 | 阜阳市工信局 | 淮南市工信局 | 滁州市工信局 | 六安市工信局 | 马鞍山市工信局 | 宣城市工信局 | 池州市工信局 | 安庆市工信局 | 黄山市工信局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人民网安徽频道 | 新华网安徽频道 | 中安在线 | 安徽网库 | 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 | 安徽新闻网 | 合肥在线 |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 | 安徽网 | 合肥网 | 安青网 | 安徽先锋网 | 安徽农网 | 江淮新闻网 | 万家热线 |
“清朗·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整治”专项行动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