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主流经济门户
投稿地址:ahjjb2006@163.com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黟县多措并举守护文物瑰宝
2025-06-10 11:12:51   来源:安徽经济网   作者:胡晓洁   责任编辑:叶静

作为徽派建筑“露天博物馆”,黟县拥有西递和宏村两处世界文化遗产、46个中国传统村落及1684栋不可移动文物与282栋传统建筑。一直以来,黟县立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探索古建活化利用路径,通过制度护航、资金多元注入、业态融合创新,焕发徽派古建新生机,助力乡村振兴。

该县大力推进《黟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 - 2035)》修编,出台《黟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规定》《黟县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建立起“县级政府—乡镇—村集体—民间组织”四级管理网络,推行“网格化 + 亮证”监管模式,将文物保护纳入村规民约,从制度层面筑牢文物保护防线。此外,精心编制《黟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 - 2035)》等专项规划,明确保护目标与方向,为文物保护工作划定了清晰的“路线图” 。

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文化遗产专项资金,县级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古祠堂、古桥等重点文物的修缮工作。2023年,累计申请文物保护补助资金2240万元,对一批濒危文物进行了抢救性修复,让古老建筑重焕生机。此外,整合各级政府传统村落保护资金,完善古村落基础设施,改善文物周边环境,提升文物保护的整体水平和旅游承载能力。

此外,黟县扎实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对历史建筑进行全面排查,实行挂牌保护,完成527处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和保护图则编制,形成数字化档案,实现“一栋一档案”的精细化管理。如今,只需扫码,就能获取历史建筑的详细测绘数据和保护要求,让文物保护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黟县探索的“古建 +”模式,推动了传统建筑与现代业态深度融合。老粮仓变身非遗工作室,形成“黑多岛”社区,吸引众多数字游民入驻,成为文旅消费新热点;南屏村晴园民宿将清代老宅改造为特色旅居空间,年吸引游客超万人次。据统计,黟县超1000家民宿(含120余家精品民宿)创造就业岗位近3900个,推动旅游综合收入近20亿元 ,实现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未来,黟县将继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创新保护与利用模式,让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续写辉煌篇章。(胡晓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热词搜索:黟县 多措 并举 守护 文物 瑰宝

上一篇:歙县绍濂乡送戏下乡惠民生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
友情链接
安徽省人民政府 | 安徽网信网 |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安徽省发改委 | 合肥市工信局 | 淮北市工信局 | 铜陵市工信局 | 芜湖市工信局 | 亳州市工信局 | 宿州市工信局 | 蚌埠市工信局 | 阜阳市工信局 | 淮南市工信局 | 滁州市工信局 | 六安市工信局 | 马鞍山市工信局 | 宣城市工信局 | 池州市工信局 | 安庆市工信局 | 黄山市工信局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人民网安徽频道 | 新华网安徽频道 | 中安在线 | 安徽网库 | 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 | 安徽新闻网 | 合肥在线 |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 | 安徽网 | 合肥网 | 安青网 | 安徽先锋网 | 安徽农网 | 江淮新闻网 | 万家热线 |
“清朗·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整治”专项行动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