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主流经济门户
投稿地址:ahjjb2006@163.com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网评 > 正文
从取舍有道谈为政之道
2025-06-06 15:11:48   来源:安徽经济网   作者:张荷静   责任编辑:石大龙

取舍之道,小到名与利的权衡,大到生与死的考验,贯穿人的一生。儿时的取舍,在玩具与书本之间;工作的取舍,在名利与奉献之间。每一次的取舍,都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走向,决定着我们的命运轨迹。为官入仕如何取舍有道,诸多先辈楷模用他们的嘉言懿行给出了标准答案。

何谓“取舍有道”?王茂荫答:“吾以书籍传子孙,胜过良田百万;吾以德名留后人,胜过黄金万镒。”

马克思《资本论》里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王茂荫为官期间,始终保持清廉作风。当时京官是可以带家眷的,而王茂荫在京为官三十多年,始终独居歙县会馆。其夫人到京城探亲,也同住会馆房舍。晚清时期,官场腐败相当厉害,王茂荫身为二品大员,家中却未因其显贵而巧取豪夺一瓦一垅。史书称他“性恬淡,寡嗜欲,京宦三十载,恒独处会馆中,自奉俭约,粗布粝食,处之晏如。”他并未给后人留下什么财产,但留下了累世流传的家风良训。

王茂荫官居高位,淡泊名利,取的是对国忠诚,敢于担当的责任,是对民赤诚,为官清廉的信仰,舍的是个人的荣华与私利,不贪意外之财,不为外物所动,始终保持质朴的生活作风。王茂荫的“从取舍起”家训,不仅是他个人的为官准则,更是对后世的一种廉洁教育。

何谓“取舍有道”?于谦答:“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救时宰相”于谦居官三十五年,一直兢兢业业,清廉正直,为后人所称颂。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把持朝政,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大臣进京,都必须向王振馈送重金厚礼。然而于谦一身正气,确然不群。他每次进京,只带随身行装,好心人怕他遭殃,劝说:“你不带金银入京,也应带点土特产品送一送啊!”他举起袖子笑笑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赋诗“娟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为世人留下铁骨铮铮、两袖清风的廉洁佳话。

于谦一生为官,刚正不阿,取的是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舍的是物质享受和名利地位,即使面对权贵的打压与排挤,也毫不退缩,坚守本心,一生清白。“小小绳床足不伸,多年蚊帐半生尘”是他简朴生活的生动写照,更对当世之人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何谓“取舍有道”?李夏答:“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

“时代楷模”李夏同志生前是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他主动到皖南山区偏远乡镇工作,十余年来,始终奋战在基层一线。他总是心系群众,为民解忧纾困,也总是迎难而上,敢于较真碰硬。2019年8月10日,李夏在抗击台风,开展抢险救援时不幸突遇山体塌方,以身殉职,年仅33岁。

李夏扎根基层,甘于奉献,取的是对初心的不懈坚守,对基层群众的深厚情感,是理想激扬的力量和青春勇敢的担当。舍的是城市的繁华与自在,是小家的陪伴与幸福,是年轻宝贵的生命,他把不惧艰险、恪尽职守的精神带到了抗台抢险工作一线,用无私大爱和廉洁本色在群众心中树立起共产党人的不朽丰碑。

取舍之间见廉洁。步入仕途,“取与舍”博弈不断,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以清官廉吏、时代楷模为榜样,深谙“取舍之道”,明白当官与发财,贪欲与廉洁难以兼得,坚持正道直行、竭忠尽智,自觉远离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和不正之风,忠诚为党、廉洁为政,方能行稳致远。(黄山市徽州区纪委监委 张荷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热词搜索:取舍 有道 为政 之道

上一篇:高质量发展驱动基层治理“加速度”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
友情链接
安徽省人民政府 | 安徽网信网 |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安徽省发改委 | 合肥市工信局 | 淮北市工信局 | 铜陵市工信局 | 芜湖市工信局 | 亳州市工信局 | 宿州市工信局 | 蚌埠市工信局 | 阜阳市工信局 | 淮南市工信局 | 滁州市工信局 | 六安市工信局 | 马鞍山市工信局 | 宣城市工信局 | 池州市工信局 | 安庆市工信局 | 黄山市工信局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人民网安徽频道 | 新华网安徽频道 | 中安在线 | 安徽网库 | 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 | 安徽新闻网 | 合肥在线 |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 | 安徽网 | 合肥网 | 安青网 | 安徽先锋网 | 安徽农网 | 江淮新闻网 | 万家热线 |
“清朗·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整治”专项行动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