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25)》,2024年度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排名随之出炉,安徽省政府以73.72分居全国第7位。
政府信息公开,是增强政府公信力,提升透明度的主要方式。安徽政府透明度指数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反映出安徽在政府治理上不断提升、持续向好的清晰轨迹。
值得关注的是,安徽的民主科学决策、优化营商环境这两项指标表现“出众”,分别位居全国第2位、第3位。这样的结果,是这些年来安徽推进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直接结果。政府公开透明,市场环境持续优化,经济场景不断迭代升级,安徽在多向奔赴中交出新答卷。
治理较真,往往体现在“壮士断腕”的决心中。最近,安徽集中开展全省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坚决破除“对外地企业设置准入限制”“准入标准过高、审批流程过长”“准入要求设置矛盾,互为前置条件”等市场“堵点”,向违背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情形“开刀”。剑指“地方保护”、审批冗余、规则矛盾等问题,安徽通过公开征集线索、破除隐性门槛,释放出“不护短”、刀刃向内抓改革的鲜明信号。
然而,“治”并非目的,“通”才是关键。安徽不断以自我革新、法治建设、营商优化等,致力于做“最懂你”的服务者。从推动2700个事项在省内同一层级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到实现329个事项申请材料“免提交”,支持“无证明城市”在政务服务领域落地……安徽接力把环境做优,最大限度为企业减负松绑,让投资者、创业者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目前,全省99.3%的依申请事项支持线上办理,更多的全国“跨省通办”、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不断涌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与安徽政府透明度提升形成呼应,既彰显法治精神,也为吸引外资、激发民企活力、盘活经济打开了闸门。安徽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连续5年增长。
治理“活”、营商好,企业一路向“新”。以省会合肥为例,“首店经济”正呈现爆发式增长。去年引入超270家首店,今年前4个月再添50家,不乏国际高端品牌与本土流量品牌。从一隅放大到安徽,全省今年已引入首店354家。
春江水暖鸭先知。全国首店、省市首店频频扎根江淮,反映着安徽投资兴业的“磁吸力”。这是因为,“首店”落户,不仅需要政策撬动、精准招引,还需要高效的行政审批、公平的市场环境、优质的消费生态等作为支撑。这背后,正是安徽以企业需求的“小切口”,做活治理“大文章”,让政府更透明,让服务更精准,让企业更青睐。
然而,发展的进程,就是不断解题的过程。今天的安徽,创新强劲、人才荟萃、经济总体势头向好,但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实事求是看,一些企业闯市场面临不少难题,有的地方城乡差距较大。
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当“成长的烦恼”遇上刀刃向内的改革,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看到,企业向前冲,政府始终当好坚强后盾,透明度指数跻身全国前列,全面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政府部门正与企业一道,齐心协力渡过难关。
也正因此,安徽广大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保持着足够的韧性与活力,更多的“皖字号”主力军不断涌现,形成领军企业、链主企业、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产业生态。
安徽实践告诉我们,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化环境的支撑,更离不开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公开促进公平,公平激发活力,活力反哺创新。持续强化自身治理,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让更多的政策红利直达企业、直抵基层,兴业江淮正在向上拔节、向阳生长。(作者 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