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各地修订各类应急预案3597个、开展培训演练5138场次、参加18.22万人次……6月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安徽全省各级各部门紧盯风险隐患,狠抓工作落实,实现连续9年地质灾害零死亡。
防汛抗旱工作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来,我省全面做好应急处突准备,建立省级抢险救援队伍16支2373人、拥有主要装备近1000台套,建立地方专业队伍433支,各级储备各类防汛物资价值近11亿元,有效应对强降雨和阶段旱情。
在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方面,我省统筹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抢险队伍、社会应急力量以及军队和民兵力量,形成梯队性救援力量编成。同时也基本建成省、市、县、乡四级防汛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形成以1个中央库为核心、15个省级库为支撑、65个地方库为补充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建立了包括3个省级库和长江、淮河沿线154个现场储备点在内的3+N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网络。确保防汛救灾物资满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需求,能够做到就急就近调运。
今年针对4月至6月多次强降雨、强对流天气过程,我省及时发布灾害预警和防御提示,启动防汛应急响应,高效运行“1311”防汛救灾应急指挥体系,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6月7日至8日高考期间,我省发生入梅后的首场强降雨强对流天气,省应急管理厅会同有关部门全力保障广大考生考试安全有序。受4月份降雨偏少和气温偏高影响,全省土壤缺墒面积一度达1950.6万亩。省防减救灾办联合省农业农村、水利、气象部门及早开展防旱抗旱会商,在自然降雨、人工增雨和浇灌补墒共同作用下,我省农业旱情于5月上旬解除。
此外,我省将汛期安全生产作为督导检查重点,深入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督促各地强化矿山、建筑、工贸、旅游等重点领域汛期隐患排查,严管尾矿库、深基坑、有限空间、桥梁隧道等高风险部位,截至目前,累计整治重大事故隐患2.5万个。依托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2.9万公里地下管网、325座主要桥梁、829个危化品重大危险源、99座尾矿库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汛期安全风险早发现、早处置。(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郑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