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与健康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消费刚需。
近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十个方面重点任务,针对重点领域、典型区域、关键群体创新政策举措,再次为健康产业市场添了“一把火”。
作为健康消费的活跃省份,近年来,安徽结合自身优势,将健康中国战略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以政策创新、产业升级和场景重构为支点,探索健康消费的“安徽路径”,让“悦养身心”成为人们的热门消费活动。
商文体旅出彩出圈
日前,合肥市“万名职工游庐江、住民宿、泡温泉”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期间每月1日和10日上午10时,庐江县总工会会通过官方公众号准时发放“民宿券”“温泉券”“水上乐园券”,引发了一波抢票热潮。
“关注我们的用户非常多,这些券基本上都是秒空,提前守在路由器边上都很难抢到。” 庐江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近年来,庐江县深挖地域特色,依托丰富的山水、林木等自然生态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流转土地,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因地制宜打造摄影景点、休闲垂钓、果蔬采摘等多样化旅游新模式,让一个个原本普通的乡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旅沉浸式体验场所。目前,庐江已建成3条乡村旅游风景道、10大重点景区、48家精品民宿、55家家庭民宿,形成“春茶采摘+温泉疗愈+亲子游乐+登高探险”于一体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此外,记者了解到,作为合肥市总工会创新普惠品牌,“工会送休养”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季,累计服务职工4.5万人次,已成为广大职工最期盼的“网上普惠四季送”内容。庐江县通过“工分+补贴”模式,职工最低仅需51元即可享受2天1晚民宿微休养。这项“微休养”活动也赋予了乡村民宿全新定位,成为当地文旅市场消费的新热点。今年春节,庐江县更是以93万人次游客接待量、9.5%的同比增长率,跻身长三角县域文旅“顶流”。
让当地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不同于大山大河等自然风光的文旅活动,近年来,安徽各地的县城、小镇,甚至一条街、一棵树、一盏鱼灯等都展现出了其引爆文旅消费的潜力,这背后是当地从“等客来”到“引客来”的思维转变。
与此同时,体育消费作为重要增长点,正在成为城市的一张重要名片。
《方案》在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方面,提出举办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深入实施“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户外运动 活力山水”等行动,持续增加优质体育消费供给。
聚焦丰富健身运动消费场景,安徽各地在城镇建设中引入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场地设施,开展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提供健康测评、健身指导、运动康复等服务,推动各类体育场馆开放共享,积极培育冰雪、马术、赛车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如今,新能源汽车拉力赛、马拉松、骑行、登山、游泳等各具特色的赛事办得有声有色,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先后获评“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安徽省扎实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十佳’创新案例”;安徽省合肥市则入围了国家关于开展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工作城市名单公示。
康养品牌叫响全球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近日,第二届“长三角康养产业对接会”在马鞍山市和县举行。以“智创康养、和合共生”为主题,大会吸引了长三角地区及全国康养产业头部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近300家单位参会。签约环节,重大项目及重大事项签约共17个,覆盖智慧康养技术研发、健康医疗基地建设、文旅康养融合等领域。
去年末,安徽发布了《关于支持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康养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2030年达5500亿元的目标。重点围绕“旅居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等业态,打造国际化综合康养基地,形成全国行业标准。
此前,安徽发布的养老服务规划中就提出到2025年建设15个康养产业带、康养小镇和旅居基地,目前已通过区域协作逐步落实。
叫响一个品牌,带动一方发展。
在徽文化的发祥地,黄山冠绝天下,新安江含韵千年,森林覆盖率高达82.9%,大气、水等主要生态指标稳居安徽首位、长三角前列,58处A级以上景区星罗棋布,绘就一幅大泼墨的新安山居图,赋予这座城市特有的气质风韵。“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黄山正大力推广“森林疗愈”和徽文化养生。
近年来,安徽锚定大黄山战略目标,构建“山水村夜”文旅产业新坐标,打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全域美丽大花园,形成“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同时大力推进“新安医学+文旅产业”,高标准打造新安医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养生体验观赏基地、职工疗休养基地。新安医学传承创新中心等加快发展,徽州贡菊等“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初现规模,与复旦大学共建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新安医学特色健康旅游服务品牌正着力打响。
“南新安、北华佗”,发轫于古徽州的新安医学,创造了“九百医家、八百医籍”的辉煌成就。张一帖内科、郑氏喉科等特色专科百花齐放,祁门蛇伤疗法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中华药都亳州”以中医药康养为核心,结合华佗文化发展中医保健服务,全面启动“亳州养生”品牌创建工作,正朝着“带动百万就业、拉动千亿产业”的目标奋力向前;
在长三角康养产业对接会举办地马鞍山,依托温泉、森林资源开发香泉温泉、鸡笼山森林公园等项目,打造“千年古城+生态秘境”的康养目的地;
在科创名城合肥,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产品加快研发与普及, “互联网+医疗”模式、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应用;
……
当下的安徽,康养产业正通过政策引导、区域协作、科技赋能和业态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已形成政策支持明确、区域特色鲜明、产业链条逐步完善的发展格局,康养品牌建设步履坚定、铿锵有力。
产经叠加效应凸显
健康消费热潮的背后,不仅反映出人们对健康认知的深刻变化,也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和政策导向等因素紧密相连。
据商务部数据,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从2013年的39.7%提升到2023年的45.2%。专家表示,这一数据仍有提升空间,健康消费作为服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居民将消费重心转向健康是大势所趋。
此前,在皖企投融汇生物医药产业链专题路演上,一款以“安宫牛黄丸”秘方为引的中医药创新药引发了众多投融资机构的关注,反映了中医药康养产业在专业人士中的发展潜力。
当下,安徽在生命健康产业上,围绕“42N”发展方向,重点发力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加快提升现代医疗和健康养老,协同发展健康食品及保健品、健康旅游、健康教育与体育等相关板块。安徽正在将生命健康产业打造成全省支柱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地,围绕“一核两级一区多点”进行产业布局。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随着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新阶段会产生消费新需求,“健康消费”正在从“选择性消费”向“刚需消费”方向转变。
人口结构的变化也蕴含健康等服务消费的创新动能,政策引导市场环境持续改善。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护理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老年康复器械和慢性病治疗药物的销量也会逐年增加。未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健康消费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健康消费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消费需求。
构建商旅文体健等消费业态融合发展格局、培育和发展健康消费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健康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打造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安徽推动健康消费,不仅是经济结构的优化,更是生活方式的革新。从政策引导到市场响应,从传统业态焕新到科技跨界融合,安徽正通过“政策+产业+消费”的三重协同,逐渐探索一条从“需求驱动”迈向“系统化布局”的可持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