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安徽省医药工业规上营收突破千亿元,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
近年来,我省致力于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高地。
“经过多年培育,安徽已形成覆盖药材种植养殖、医药研发制造、医药商贸、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等在内的生命健康产业体系。”安徽省生命健康产业推进组办公室主任徐雪晖介绍。安徽拥有国家健康产业统计分类中全部13个大类、58个中类,以及92个小类中的86个。
在空间布局上,我省已构建“一核两极一区多点”产业布局和集群。
以合肥为中心,我省集聚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和高端要素,重点发展现代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打造全省生命健康产业增长核心。
以亳州为现代中药发展极,形成集中药种植、制造、流通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以阜阳为现代医药发展极,重点发展化学药、医药流通等产业,形成交叉互融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此外,在黄山、池州、宣城和安庆等地打造医疗康养重点发展区。根据各市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实现多点开花、全面发展。
创新成果加速转化
在产业布局日益完善的同时,一批批全国领先的创新成果正不断涌现。
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研人员正在利用大科学装置开展前沿研究。这里拥有中国科学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等87家生命健康领域重点实验室。“质子刀”获批上市并投入临床使用,为癌症患者带来新希望;锐世科技的全数字PET—CT创下全球扫描速度纪录;中盛溯源的干细胞技术走在行业前列……这些突破性成果,展现了安徽的创新实力。
为了让科研成果更快惠及百姓,安徽打通转化“快车道”。整合省内60家医疗机构,组建全省药物器械临床试验协作组,优化创新药物和技术临床研究环境。推动省属三甲医院与研发机构、医药企业精准对接,丰富医疗应用场景。建成全国首家场景示范医院———合肥新桥国际医院,拥有300张研究型病床的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安徽临床研究医院)今年也将投入使用。
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大科学装置,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如高端医疗装备、细胞药品、AI辅助药物研发等。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如大健康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推动生命健康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深度融合。加快生物医药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共建大分子药物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合肥中心。
政策赋能产业腾飞
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徽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出台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组建62亿元的生命健康产业主题母基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强“政产学研金服用”全要素支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场景打造,新建高端医疗器械合肥服务站,成立首个生命健康产业平台公司,建成首个校地联合的蚌医大健康产业园。
同时,开展招才引智专项活动,大力招引生物医药领域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高精尖缺”人才。
当下,大健康研究院已面向全球招引了34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合肥高新区招引的启灏医疗项目,其研发团队引入高层次人才35人。鼓励高校增设生物医药相关专业,推动医药企业与省内高等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医工交叉”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