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再生稻育秧的好时节,黄山市徽州区抢抓农时,强化服务,推进再生稻科学化育秧,确保粮食稳产增收。
3月26日,走进西溪南镇芝篁村圣丰家庭农场,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新芽的清香。在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育秧大棚里,种植大户张赵军正带领农户转运完成暗化处理的秧盘。“今年新建的5座育秧大棚已经派上用场了,这批种子经过3天暗室叠盘催芽,破胸率已达90%,现在转到大棚培育,里面配套喷淋系统,能够有效地调节大棚内温湿度,缩短了育秧时间,节省劳动力,还方便后续管理。”种植大户张赵军一边搬运秧苗一边说道。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通过采用大棚育秧,能够延长再生稻的生长期,让稻种分布更均匀,提高育秧效率,降低育秧成本,为后续秧苗的生长保驾护航。“过去露天育秧要看天吃饭,现在用上“空调房”,不仅可以躲过倒春寒,每亩还能省下120元人工费。”张赵军算着经济账,今年他的再生稻种植面积已从200亩扩大到300亩。
据了解,再生稻是一种一茬收获两茬的水稻,通过一定的栽培管理技术,可以在稻桩上继续萌发,形成新一季水稻,具有省工、省种、省肥、省药、省秧田的优点,可增加粮食产量和效益。
“3月初,我们邀请了省市粮油专家就再生稻种植及管理进行了2场培训。今年我们将继续围绕‘稳面积,提单产,减损耗’这一目标,为再生稻种植户引进丰两优香一号、甬优4901等具有抗逆性强、米质优的高产优质品种。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再生稻秧田管理以及后续的移栽、施肥、管水、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组织农技人员开展跟踪技术指导,为全年粮食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徽州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胡美蓉说道。(吴雯雯 严程 胡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