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主流经济门户
投稿地址:ahjjb2006@163.com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金融 > 正文
金融“及时雨”浇灌小微企业发展“沃土”
2025-05-08 15:49:36   来源:安徽经济网   作者:陈思思 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朱卫东   责任编辑:赵雪莉

本网讯  在皖北工业园区,沉寂许久的机器轰鸣声再次响起;在皖南产业园区,企业主们因经营贷款到账而喜上眉梢……这些充满希望的画面,都得益于安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高效运行。当传统授信门槛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阻碍,属地工作专班与商业银行主动作为,以切实可行的举措,为企业架起了通往金融活水的桥梁。

据安徽金融监管局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该机制运行以来,安徽已为37万户小微企业累计授信5466亿元、放款4402亿元,新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户4.62万户,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

专班牵线搭桥:容缺受理破解审批难题

在宿州经开区行政审批大厅,一场特殊的协调正在紧张进行。安徽致康药业负责人纵华北看着电脑屏幕上“许可证信息尚未更新”的提示,心急如焚。没有许可证,企业就无法开工,而新建生产线已耗尽所有流动资金。

“不能让企业卡在审批流程里!”经开区专班组长果断行动,立即致电药监局协调开通绿色通道。与此同时,工商银行宿州分行客户经理陈淑豹深入研究授信政策,提出能否以政府部门的受理回执作为授信依据。在专班信息共享机制的支持下,银行首次采用“容缺受理”模式,结合担保公司增信,在许可证获批当天,300万元贷款顺利到账。企业负责人感慨:“协调机制就像及时雨,让我们享受到政策的实惠。”

一企一策精准服务:首贷破冰开拓融资新路径

在舒城县杭埠工业园区,安徽省徽奥五金有限公司因“首贷难”陷入困境。这家成立仅半年的企业,虽智能锁具产业园项目已开工,但500万元工程款缺口成为拦路虎。按照传统授信政策,成立不满一年的企业很难获得信用贷款。

舒城县融资协调专班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迅速启动“一企一策”服务。专班协调舒城农商行组建专项团队,深入企业实地考察。银行不再局限于企业成立年限,而是关注其“成长基因”——企业研发团队来自长三角智能家居重镇,订单储备覆盖全国前十门业品牌,地方政府还为园区配套了三条主干道。最终,舒城农商行创新推出“建设期信用贷+投产后抵押贷”阶梯方案,仅用3个工作日完成授信,500万元贷款及时到账。企业负责人王玉梅兴奋地表示,项目地基已完工,预计提前45天投产,赶上销售旺季,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5亿元。

科创赋能化解困局:专利证书开启融资之门

在蚌埠显示器件产业园,安徽冠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樊友俊面对满墙专利证书却愁眉不展。2024年市场低迷和扩张后遗症,导致企业资金回笼周期变长,销售收入下降,信贷门槛提高,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中国银行蚌埠分行金融服务专员在走访中了解企业困境后,深入车间调研,分析财务报表、订单记录及供应链数据,发现企业虽短期资金紧张,但在手订单质量高,车载屏生产线技术优势明显。分行负责人梅晴表示:“不能因短期波动否定企业长期价值。”在蚌埠市专班协调下,引入两家担保公司提供双担保,采用“订单质押+技术专利”组合增信,一周内批复800万元贷款。此外,银行还为企业提供免费“融智”服务,包括财务咨询、培训,以及市场趋势分析、技术创新等专题讲座,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樊友俊赞叹:“银行服务太全面了,不仅解决资金问题,还助力企业长远发展。”目前,蚌埠已有23家小微企业通过“融资+融智”模式重获生机。

技改融资突破瓶颈:节水数据引来政策活水

在宁国市经开区,安徽宏宇铝业有限公司的节水改造项目因抵押物不符合授信条件多次受阻。宁国农商行向市小微企业融资协调专班反映后,专班迅速联系宁国市水利局,得知安徽省水利厅“节水贷”专项政策,最高可贷5000万元,宏宇铝业符合条件。

于是,农商行客户经理与水利局工作人员立即上门调研,宣讲政策,辅导企业申报。银行开辟绿色通道,一周内1000万元低息(3.1%)信用贷款到位。企业负责人高玲均激动地说:“‘节水贷’让用水效率提升成为最好的授信依据,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创新模式拓宽渠道:盘活资产激发经营活力

在无为市文翔羽绒制品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但企业负责人俞能文却忧心忡忡。作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拥有排污许可证和剩余限排指标,却因缺乏充足抵质押物,难以获得传统授信,面临错过销售旺季的风险。

无为市工作专班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生态环境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制发登记备案文件,并依托动产融资登记公示系统进行环保设备抵押登记。在多部门协作下,无为农商行仅用3个工作日就发放了300万元排污权质押贷款,将企业“沉睡资产”转化为“流动资本”,为扩大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这些发生在江淮大地的金融故事,展现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的创新实践。当专班成为政银企合作的纽带,当银行成为企业成长的伙伴,曾经的融资难题化作滋润企业发展的“及时雨”。这一机制正在重塑小微企业发展生态,为企业铺就携手共进的成长之路。(陈思思 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朱卫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热词搜索:金融 及时雨 浇灌 小微 企业发展 沃土

上一篇:广德农商银行团委组织开展五四青年节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
友情链接
安徽省人民政府 | 安徽网信网 |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安徽省发改委 | 合肥市工信局 | 淮北市工信局 | 铜陵市工信局 | 芜湖市工信局 | 亳州市工信局 | 宿州市工信局 | 蚌埠市工信局 | 阜阳市工信局 | 淮南市工信局 | 滁州市工信局 | 六安市工信局 | 马鞍山市工信局 | 宣城市工信局 | 池州市工信局 | 安庆市工信局 | 黄山市工信局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人民网安徽频道 | 新华网安徽频道 | 中安在线 | 安徽网库 | 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 | 安徽新闻网 | 合肥在线 |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 | 安徽网 | 合肥网 | 安青网 | 安徽先锋网 | 安徽农网 | 江淮新闻网 | 万家热线 |
“清朗·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整治”专项行动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