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主流经济门户
投稿地址:ahjjb2006@163.com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观点 > 正文
关于安徽景区智慧化发展的思考
2025-05-30 17:59:34   来源:安徽经济网   作者:   责任编辑:卞潘峰

      2025年3月1日,新修订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GB/T 17775—2024)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其新增设“智慧旅游”项目,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对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智慧旅游”作为新时代景区创新发展重要导向,更加注重科技赋能景区管理、服务以及新场景塑造。

  智慧旅游响应时代呼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部署,为旅游业智慧化、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也为景区深化智慧旅游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和动力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运用于旅游管理,使得业务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同时,通过数据资源分析和挖掘,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把握消费者需求,从而精准营销和产品创新。智慧旅游打破传统旅游产业边界,促进旅游与文化、科技、农业、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文化旅游与数字技术结合,催生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型旅游体验项目,让游客获得智能化信息服务和虚拟体验场景,实现“我的旅游我做主”。

  政策、标准化支撑景区智慧化科学发展。2023年,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彰显徽风皖韵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的意见》提出“推动旅游服务智慧化,打造高水平直播和短视频基地、高质量电竞产业集聚地、高品质沉浸式产品体验展示中心,培育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场景和示范标杆”。在分析、总结景区智慧化发展经验基础上,安徽编制并发布《智慧景区要求与评价》(DB34/T 4954-2024)省级地方标准,从基础设施、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创新示范等层面引导景区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管理智慧化和服务智能化。2025年,省文旅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明确9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助力智慧旅游创新发展。

  景区智慧化探索不断

  大数据赋能管理智能化。 科技助推景区高效管理。三河古镇借助物联网传感设备及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旅游厕所使用情况实时监测,及时获取人数统计、使用时长、厕位占用情况、卫生状况及环境数据等信息,让管理精准科学。八里河旅游区为景交车和游船安装15套GPS定位设备,通过可视化管控平台实时追踪车辆和游船行驶轨迹及状态,实现车船高效指挥调度。琅琊山景区在东门指挥调度中心配备高清全彩LED大屏,采用最新3D GIS地图引擎,整合景区监控、客流等系统,展示出入口、景点等关键信息三维场景,具备指挥调度、应急组织和协调能力。滨湖森林公园无人驾驶巴士按需调度、清洁船自动识别水面垃圾、无人机外卖配送精准无误,“无人矩阵”吸引眼球。

  AI让景区服务体贴入微。 科技让景区服务更“温馨”。天柱山景区AI数字人“小天”不仅能用方言讲述景点故事,还能利用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解答游客旅途疑问。徽州历史博物馆运用声光电技术、古城沙盘全息投影等,为游客提供徽文化立体游览、互动体验。天堂寨风景区AI智能客服提供景点介绍、行程规划等服务,极大地提升咨询响应速度。李鸿章故居陈列馆AI讲解“小博问问”,为游客提供自助讲解、互动问答、实时响应和深度拓展服务。三河古镇景区推出“无人”智能民宿三河四季,为游客提供自助入住服务,让游客尽享科技带来的便捷。

  沉浸式智慧场景让旅游“更新颖”。 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空间有机拓展旅游内涵和外延。“徽州府有喜”依托徽州府衙传统空间,利用声光电技术,融《率土归唐》《徽州墙里门》《劝学》等在地文化,在传统文化与科技碰撞中营造沉浸式体验新场景。安徽博物院运用虚实融合、智能感知、实时交互等技术,创意设计“安小博游历记”,设置16个数字化展项及自由和交互闯关两种参观体验模式,融入青铜器采冶方法等知识,为公众提供沉浸式观展体验。齐云山摩崖石刻地质数字博物馆以数字和科技方式,展示景区丹霞地貌、摩崖石刻、状元文化及恐龙遗迹等资源,塑造科普、教育、娱乐、互动体验空间。2024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次、旅游花费分别增长7.4%、10.8%。

  智慧景区尚需“再出发”

  一是强化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 推动5G与物联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合,发展5G智慧导览、5G VR/AR沉浸式旅游等应用场景。鼓励景区与科技融合,孵化更多融在地文化元素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消费空间。

  二是注重产学研平台搭建。 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科大讯飞等科研机构与黄山风景区、合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等景区深入合作,营造更多智慧化旅游产品。创新建立智慧旅游联盟,推动组织成员共同研发智慧旅游产品和服务,培育安徽智慧旅游案例和发展范式。

  三是探索建立“旅游营销矩阵”。 支持景区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建立智慧营销渠道,开展市场营销活动。鼓励导游、民宿管家、非遗传承人利用互联网创作更多正能量文旅网络内容。

  四是提升景区智慧管理服务水平。 推进“人工智能+文化旅游”,支持重点景区探索人工智能导览、客服等创新服务,打造基于人工智能数字文旅智能体。宣贯《智慧景区要求与评价》地方标准,推动景区智慧化、规范化发展。

  五是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 推动科研院所和智慧景区典型案例项目联合设立景区智慧化人才培训基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促进智慧景区人力资源多层次开发。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核心力量,深刻重塑着文旅产业发展格局。当传统文化元素与前沿数字技术相遇交融,“诗与远方”不仅变得更“聪明”,而且更加温馨可持续。

  (作者:张凯 单位:安徽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文系安徽省文化和旅游科研课题项目[WL2023YB20]阶段性研究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 安徽 景区 智慧 发展 思考

上一篇:这里的舞台一样广阔(科技视点·科技强国路上的青年力量)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
友情链接
安徽省人民政府 | 安徽网信网 |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安徽省发改委 | 合肥市工信局 | 淮北市工信局 | 铜陵市工信局 | 芜湖市工信局 | 亳州市工信局 | 宿州市工信局 | 蚌埠市工信局 | 阜阳市工信局 | 淮南市工信局 | 滁州市工信局 | 六安市工信局 | 马鞍山市工信局 | 宣城市工信局 | 池州市工信局 | 安庆市工信局 | 黄山市工信局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人民网安徽频道 | 新华网安徽频道 | 中安在线 | 安徽网库 | 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 | 安徽新闻网 | 合肥在线 |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 | 安徽网 | 合肥网 | 安青网 | 安徽先锋网 | 安徽农网 | 江淮新闻网 | 万家热线 |
“清朗·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整治”专项行动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