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主流经济门户
投稿地址:ahjjb2006@163.com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观点 > 正文
如何安放我们的“AI焦虑”
2025-03-25 09:15:59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赵雪莉

    DeepSeek一夜爆火,让人工智能(AI)再次引发社会关注。一些打着AI旗号的机构借机“浑水摸鱼”,让普通人陷入焦虑——我的工作会不会被AI取代?要不要花钱报个培训班学习AI技能?能不能利用AI做个副业增加收入?《半月谈》关注了“AI焦虑”这一话题。

  焦虑是人的本能。当人们面对未知的事物或者不确定的未来,容易自动放大风险、总往坏的方向想,从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心理学称之为“黑箱效应”,或者“未知恐惧”。来势汹汹的AI,给我们制造了这样一个“黑箱”:在这个漆黑一片的箱子里,人类再次面临三大哲学难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当AI越来越聪明,逐渐成为“类人”甚至“超人”时,说不焦虑是假的。

  适度焦虑是有益的。焦虑之必要性与益处在于,促使人们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避免临时抱佛脚,但是,焦虑过度就容易产生认知偏差,从而让自己智商下滑、行为失当。揆诸当下,公众的“AI焦虑”,一半来自AI,一半来自他人,尤其是一些商人。一些商业机构之所以在AI身上大做文章,用诸如“AI是普通人逆天改命的最后机会”“未来不会AI的人将被无情淘汰”之类的话术,在公众中大肆制造、贩卖焦虑,其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激活普通人脑中的杏仁核,使他们因过度焦虑而产生认知偏差,然后心甘情愿地掏钱,购买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从区块链、元宇宙到ChatGPT、Sora,这种戏码每隔一段时间就上演一次,台词不尽相同,演技却如出一辙。为商人贩卖的焦虑左右,实在没有必要,这点定力还是要有的。

  排解焦虑是人的本领。面对AI浪潮,作为普通人,对这种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未知心存恐惧,属人之常情,但也没有必要太过焦虑。就掌握AI技术而言,除非是AI中人,吃人工智能这碗饭的,必须投入大量精力,保持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否则,AI不过是一个辅助工具而已,普通应用也没有太大的难度,不需要太高的技巧。就职业替代风险而言,说句老实话,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早晚有一天会被AI取代,除了AI越来越厉害,还有两种情况你应该反思:一是你够不够努力,有没有达到别人(更别说AI)无可取代的境界;二是你是不是应该考虑改行了,AI关掉一扇窗也会打开一扇门,或许从“门”进入的天地更加广阔。

  改变不了事实,那就改变心态。AI列车疾驰,非个人之力足以“挡车”,唯有正确认识焦虑,以积极心态应对变化,才有可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热词搜索:如何 安放 我们 AI 焦虑

上一篇:主动把握新技术应用创造的就业机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
友情链接
安徽省人民政府 | 安徽网信网 |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安徽省发改委 | 合肥市工信局 | 淮北市工信局 | 铜陵市工信局 | 芜湖市工信局 | 亳州市工信局 | 宿州市工信局 | 蚌埠市工信局 | 阜阳市工信局 | 淮南市工信局 | 滁州市工信局 | 六安市工信局 | 马鞍山市工信局 | 宣城市工信局 | 池州市工信局 | 安庆市工信局 | 黄山市工信局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人民网安徽频道 | 新华网安徽频道 | 中安在线 | 安徽网库 | 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 | 安徽新闻网 | 合肥在线 |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 | 安徽网 | 合肥网 | 安青网 | 安徽先锋网 | 安徽农网 | 江淮新闻网 | 万家热线 |
“清朗·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整治”专项行动举报专区